◆ 兩部委表示,要加強對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礎設施項目的審核,原則上不得安排用于城市主干道主管網、綜合管廊、城市廣場、城市公園等項目,不得安排用于地方各項建設資金未落實、規定時間內無法開工建設的項目;要符合本地區財政承受能力和政府投資能力,切實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
◆ 隨著“兩壓一降”監管威力持續顯現,房企通過信托渠道融資遭遇“倒春寒”。用益信托網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全行業68家信托公司一季度共發行1326只1763.7億元的集合房地產信托產品,在發行數量上,比去年同期的1801只銳減26.4%。事實上,整個融資信托都在滑坡。
◆ 根據中國信登最新公布的數據,一季度行業新增信托產品單筆規模環比下降35.44%,新增融資類信托產品規模及投向房地產的信托資金規模季度內持續下降,其中,3月份新增融資類信托產品的規模數壓降至不足1月份新增數一半的水平。而投向房地產的信托資金規模由1月份的1862.25億元降至3月份的464.68億元。
◆ 隨著去年房地產貸款集中度新規的頒布,在上市銀行2020年報中,房貸占比情況備受關注。媒體通過對14家已公布2020年年報的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行數據的統計分析,發現建設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等5家銀行房地產類貸款占比或個人住房類貸款占比偏高。
◆ 其中,第一檔中資大型銀行中,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房地產貸款占比超39%,逼近40%的紅線,個人住房貸款占比方面,建設銀行(34.73%)、郵儲銀行(34%)超過32.5%的紅線。第二檔中資中型銀行中,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房地產貸款占比分別為33.12%和34.56%,個人住房貸款占比分別為25.35%和26.55%,均超過27.5%和20%的上限。
◆ 此外,中信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占比也超過20%。有業內人士指出,2021年房地產將成為監管重點,過了紅線的銀行過渡時期需要整改,但壓力不大,而接近紅線的銀行相關房產貸款增長將面臨壓力。
◆ 2021年,監管對銀行業依然保持高壓態勢。開年以來,銀行業收到百萬元以上的大額罰單較為常見,千萬元級別的罰單也屢見不鮮。據統計,今年一季度,超過百萬元級別的罰單共有38張,分區間來看,千萬元罰單共有4張,200萬-800萬元的罰單共有9張,100萬-200萬元的罰單數量最多,為25張。
◆ 從處罰案由可以看出,涉嫌違法發放貸款、信貸資金被挪用仍是違規“重災區”,而涉房違規也成為監管嚴打的重點。例如,今年1月初,國家開發銀行因存在“為違規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提供融資、違規變相發放土地儲備貸款、向資產管理公司以外的主體批量轉讓不良信貸資產等24項違法違規行為,被銀保監會罰款4880萬元。
◆ 針對學位房之熱,一些城市已開始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日前,深圳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學位房”等虛假違法廣告專項整治行動。據悉,深圳市市場監管部門對制作、發布涉及“學位房”等虛假違法廣告,或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移交行業協會進行自律懲戒,并記入房地產行業誠信系統,納入信用監管;
下一篇: 房地產行業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