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動態

    Industry Dynamics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行業動態行業動態
    A-
    A+

    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明確 重點深化城鎮燃氣及燃氣設施安全管理等安全生產治本攻堅

    2022-02-23

           國務院日前印發《“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十四五”時期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進行全面部署,要求重點深化城鎮燃氣及燃氣設施安全管理等安全生產治本攻堅。

      《規劃》要求,“十四五”時期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為主線,深入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災害事故損失,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實安全保障。

      《規劃》指出,堅持黨的領導、以人為本、預防為主、依法治理、精準治理、社會共治,到2025年,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建成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國家應急能力體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全面加強,應急管理法治水平、科技信息化水平和綜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安全生產、綜合防災減災形勢趨穩向好,自然災害防御水平明顯提升,全社會防范和應對處置災害事故能力顯著增強。到2035年,建立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中國特色大國應急體系,全面實現依法應急、科學應急、智慧應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應急管理新格局。

      《規劃》部署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優化協同高效的治理模式;夯實應急法治基礎,培育良法善治的全新生態;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織密災害事故的防控網絡;加強應急力量建設,提高急難險重任務的處置能力;強化災害應對準備,凝聚同舟共濟的保障合力;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增進創新驅動的發展動能;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7方面重點任務。

      其中,在“夯實應急法治基礎,培育良法善治的全新生態”方面,《規劃》指出,要加大危險化學品、礦山、建筑施工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執法力度,持續推進“互聯網+執法”。綜合運用“四不兩直”、異地交叉執法、“雙隨機、一公開”等方式,加大重點抽查、突擊檢查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典型執法案例報告制度,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行為。

      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織密災害事故的防控網絡”方面,要深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重點包括“利用原有建筑物改建改用為酒店、飯店、學校、體育館等人員聚集場所;高層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改造加固工程、拆除工程、橋梁隧道工程;違法違規轉包分包;城鎮燃氣及燃氣設施安全管理”等。《規劃》明確,要深入推進危險化學品、礦山、建筑施工、特種設備、大型商業綜合體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整治,解決影響制約安全生產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督促企業嚴格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落實風險管控措施。要開展城市重要建筑、基礎設施系統及社區抗震韌性評價及加固改造,提升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和居民住宅容災備災水平。加強城市防洪排澇與調蓄設施建設,優化和拓展城市調蓄空間。增強公共設施應對風暴和地質災害的能力,完善公共設施和建筑應急避難功能。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

      圍繞上述重點任務,《規劃》安排了5類共17項重點工程。其中,在城鄉防災基礎設施建設中,要求實施地震易發地區學校、醫院、體育館、圖書館、養老院、兒童福利機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精神衛生福利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等公共設施和農村房屋抗震加固。推動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防洪排澇智能化管理平臺建設。在重點城市群、都市圈和自然災害多發地市及重點縣區,依托現有設施建設集應急指揮、應急演練、物資儲備、人員安置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應急避難場所。開展行業單位消防安全示范建設,實施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城市地下軌道交通、老舊居民小區等重點場所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場所消防系統改造,打通消防車通道、樓內疏散通道等“生命通道”。

                                                                                                           

     

                                                                                                                                          摘自 《中國建設報》

    最新推薦

  • 日韩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