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出實體經濟疲弱態勢還在延續,而5月份匯豐PMI創出新低,進一步表明中國經濟目前仍處于震蕩整固階段。面對經濟復蘇乏力的困局,近期輿論再次出現是否應該推出新版“4萬億”的討論。專家普遍認為,依靠傳統的經濟刺激計劃不能化解結構性矛盾,反而可能加重產能過剩、地方債等問題積累,所以穩增長的關鍵還在于繼續深化改革和調整結構,通過推動深層次的制度改革來換取可持續發展的紅利。
【經濟增長自主性動力不足】
“制造業活動5月份趨冷,反映出內需放緩以及外圍沖擊還在發酵。”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4-5月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平均為50,低于一季度的51.5及去年四季度的50.5,預示二季度工業環比增速可能再次放緩,給中國脆弱的經濟復蘇帶來下行風險。
“由于宏觀經濟結構性分化,經濟增長的自主性動力嚴重不足,未來中國增長的可持續性仍令人擔憂。”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張茉楠認為,目前有三大矛盾依然困擾著中國經濟:一是政府主導下的基建地產投資加速擴張與制造業投資下滑的矛盾,民間投資并未真正從政府手中接過接力棒,制造業長期平均利潤率下滑影響投資信心;二是政府剛性支出上升與地方財政收入大幅下降帶來的矛盾,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需要大量基礎設施投資、城市發展投資以及民生投資,而房地產調控帶來的土地收入下滑和資產縮水增加了地方政府和融資平臺企業的償債壓力;三是穩定經濟增長與控制潛在通脹壓力上升間的矛盾。
【刺激計劃難解結構性矛盾】
面對經濟結構性的矛盾,是否還能通過新版“4萬億”刺激政策來提振經濟呢?對此,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恐難如愿。”他表示,一方面,近年貨幣超發與其后高通脹、高房價密不可分,加劇了結構性矛盾;另一方面,從效果來看,依靠貨幣刺激拉動經濟增長的老路似乎也難以奏效,反而可能加劇影子銀行與地方融資平臺風險。
沈建光表示,金融危機以來,國家為刺激經濟增長啟動了大量項目,并釋放了大量資金,此舉雖然發揮了正面作用,但也有部分項目由于進入產能過剩行業,沒有形成收益,目前迎來了還本付息潮。在利潤較低之下,一些企業面臨借新債還舊債的窘境,生產難以有效提升。這些矛盾說明,依靠傳統的經濟刺激難以化解結構性矛盾,反而可能造成問題積聚。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所副所長李雪松也認為,盡管目前實體經濟不樂觀,但不應該再像過去那樣依靠刺激政策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從長遠看,這樣形成的路徑依賴,更不利于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而且隨著GDP盤子的越來越大,需要投資刺激的量也就越大,也不可持續。
【深化改革才是根本出路】
那么如何才能解決當前的經濟困局呢?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投資、消費未與廣義貨幣同步快速增長的情形,意味著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提振將不會像以往那樣有力。中國經濟走出低迷關鍵需要通過改革,為微觀經濟主體進行創新,尋找更有效的資源使用方式、更高效的生產方式、更加具有潛力的市場和更多適合消費者的產品創造環境。政府日前已決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未來讓微觀經濟主體有更大的自主權進行探索、創新和突破將成為中國保持經濟增長動力的關鍵所在。
李雪松也認為,中國宏觀調控當下的著力點應放在穩增長上,而穩住增長的關鍵在于繼續加大改革力度。首要問題就是財稅和金融的改革,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負,同時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這是導致目前企業經營困難的重要原因。
此外,沈建光認為,還需要對上一輪經濟增長中留下來的產能過剩與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加以消化清理,通過推動深層次的制度改革換取紅利。盡管這一過程也難免經歷“破繭重生”的痛苦,但值得肯定的是,決策層在改革問題上始終保持堅定。因此,預計明年政府也不太可能調高經濟增長目標,而是通過適度犧牲經濟增速以換取部分結構性改革的突破。
最新推薦
-
協會會員煙臺鈞隆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龍城壹號項目榮獲“山東省建設工程泰山杯獎”
2022-06-08 -
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 研究部署“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
2022-06-086月7日下午,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全省穩定經濟運行工作視頻會議以及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等系列會議精神,研究聽取各領域“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情況和下步計劃,對迎難走在前、逆勢開新局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牟樹青主持會議并講話,工委副書記、管委副主任劉建民部署全區穩定經濟運行工作。工委管委領導班子成員,各鎮街、直屬各部門、企事業單位、駐區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
我區組織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
2021-11-2411月20日下午,開發區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在業達城市廣場項目隆重舉行,全區建設、施工、監理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總監、項目經理等280余人參加。通過搭建全區的建筑行業學習交流平臺,有效提高各企業負責人、項目管理人員對建筑工地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的意識,推動全區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本次觀摩活動主要分為防護標準化、監管智能化工地建設兩大內容:一是采用定型化鋼板網盤扣外架、模板支撐架、安全通道和樓梯防護,在滿足主體結構施工要求的同時,增強了安全性能,加快了施工速度,提升了架體整體觀感效果,有效減少了安全隱患。二是在原有遠程視頻、揚塵監測、塔機運行監控、起重機械人臉識別等智慧系統的基礎上,試點推廣吊鉤可視化、升降機運行監控、危大工程監測等多種監管系統,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管理手段,做到“自動化減人,機械化換人”,有效推進工程安全監管信息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