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南北、暢通東西的現代交通運輸網絡正加速形成。
“一天一個樣,天天不一樣”。
牟平交通的巨大變化,離不開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開路先鋒”———牟平交通人。眼下,這支肯于吃苦,樂于奉獻,團結拼搏的隊伍,正高奏“提速”主旋律,以交通路網的提速完善助推東部新區起步區建設的提速突破。
公鐵并進 路網建設大提速
數據,一向最有發言權:
投資4.07億元,規劃建設濱海路、上澤線、龍昆線等一批旅游道路,貫通了總長30.6公里的山海島泉河旅游觀光路,實現市區內各旅游景點的互聯互通,為東部新區文化旅游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按二級公路標準規劃建設的漢河路,計劃投資1600萬元,新建道路2.8公里,目前,設計已完成,正在進行招投標,年底竣工通車。該路建成后,將成為一條新的旅游大道。
投資4.5億元,改建總長48.9公里的省道牟乳線、成龍線;投資10.2億元,長23.7公里的煙海高速牟平段主線通車;投資30.8億元,長32.85公里的青煙威榮城際鐵路牟平段正在興建中,2014年竣工通車后,牟平人將迎來自己的“高鐵時代”;投資2億元,路線全長37.4公里的煙乳線大修工程,目前正在快速建設。煙威高速北山出入口立項也正在加緊爭取中。5條對外高速大通道的打通,將徹底改善東部新區東西南向的交通條件。
投資2.1億元,新建改建村級公路552.6公里,新建橋梁10座,實現了農村公路由“線形”向“網狀”轉型發展,由“村村通”到“村村連”延伸升級,比省里要求提前一年完成村路網化建設任務,創造了農村公路網化建設的“牟平速度”和“牟平模式”。
如今的牟平,上澤線、牟白線、牟乳線、煙乳線、煙海高速、榮烏高速、濱海路、成龍線、俚李線、文三線交錯形成“五縱五橫”,隆起一條條新的經濟帶、文化帶、旅游帶,形成以高速路省道為樞紐、縣鄉道為骨干、村級網化公路為基礎,干支相連、布局合理、四通八達、便捷暢通的公路網絡主框架。
養管并重 民生改善大提速
路縱千里終有盡,服務民生無止境。通過大力實施“暢安舒美”、“公交惠民”、“平安交通”三大工程,牟平百姓的生活正隨著交通事業的發展變得更舒暢、更暖心。
實施暢安舒美工程,讓城鄉居民出行更加方便。近十年來,牟平區共投入資金8億多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520多公里。同時,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分級管理”的縣道區養、鄉道鎮養、村道村養三級管養體制,有效推動農村公路管養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從“通”到“暢”,從“達”到“美”,牟平正在用實際行動全面提升農村公路的路容路貌,全力打造“暢、安、舒、美”的出行環境。
實施公交惠民工程,讓城鄉居民出行更加快捷。圍繞讓城市載體功能更加強起來,牟平區交通運輸局及時優化調整公交線網,加快完善城區與跨區線路結合、換乘便捷的六區大公交網絡,努力讓市民享受多樣化、多層次、均等化的運輸服務。目前,牟平城區公交線路達到7條,跨區線路4條,公交車擁有量140部,公交站點281個,營運里程217公里。
實施平安交通工程,讓城鄉居民出行更加安全。牟平區交通運輸局牢固樹立“安全保障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的意識,強化要素保安全,創新教育方式、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讓廣大運營者常敲警鐘,時刻繃緊安全弦。強化監管保安全,建成集運政、監察、安全于一體的交通信息化管理平臺,運用高科技實時監控營運車輛、執法車輛,為道路運輸安全、交通執法規范裝上保險鎖。強化檢查保安全,重點加強對道路旅客運輸、危險化學品運輸、無牌無證非法營運施工車輛和超限超載運輸車輛的檢查,全力保障運輸運行安全。
最新推薦
-
協會會員煙臺鈞隆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龍城壹號項目榮獲“山東省建設工程泰山杯獎”
2022-06-08 -
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 研究部署“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
2022-06-086月7日下午,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全省穩定經濟運行工作視頻會議以及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等系列會議精神,研究聽取各領域“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情況和下步計劃,對迎難走在前、逆勢開新局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牟樹青主持會議并講話,工委副書記、管委副主任劉建民部署全區穩定經濟運行工作。工委管委領導班子成員,各鎮街、直屬各部門、企事業單位、駐區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
我區組織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
2021-11-2411月20日下午,開發區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在業達城市廣場項目隆重舉行,全區建設、施工、監理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總監、項目經理等280余人參加。通過搭建全區的建筑行業學習交流平臺,有效提高各企業負責人、項目管理人員對建筑工地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的意識,推動全區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本次觀摩活動主要分為防護標準化、監管智能化工地建設兩大內容:一是采用定型化鋼板網盤扣外架、模板支撐架、安全通道和樓梯防護,在滿足主體結構施工要求的同時,增強了安全性能,加快了施工速度,提升了架體整體觀感效果,有效減少了安全隱患。二是在原有遠程視頻、揚塵監測、塔機運行監控、起重機械人臉識別等智慧系統的基礎上,試點推廣吊鉤可視化、升降機運行監控、危大工程監測等多種監管系統,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管理手段,做到“自動化減人,機械化換人”,有效推進工程安全監管信息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