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動態

    Industry Dynamics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行業動態行業動態
    A-
    A+

    煙臺開發區舊居升級“畫中村”

    2012-11-05
      全力推進舊村改造、安置小區建設,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

      開發區舊居升級“畫中村”

      粉墻紅瓦,綠地如茵,環境優美,配套齊全……一個個昔日破舊的村落,如今正變身為與城市融為一體的“畫中村”,成為煙臺現代濱海新區的亮點。

      高樓林立的鑫發小區,其前身是福萊山街道所轄劉家臺子村。小區規劃建設5棟高層、8棟小高層、31棟多層,共計建筑面積16.58萬平方米、2160套住宅。目前,該小區已開工15萬平方米,竣工13萬平方米,全村437戶村民已有407戶搬進的嶄新的樓房。

      “近年來,開發區堅持把城中村改造與宜居小區建設結合起來,避免城市開發建設中經常出現的不協調、低層次等問題,堅持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生態環境協調推進,確保改造一片、亮麗一片,開發一片、繁榮一片。”區福萊山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加快舊村改造步伐的同時,開發區正在由一般性城市建設向打造最適宜人居城區轉變。

      據了解,福萊山街道辦事處舊村改造共涉及14個村、7100戶、1.9萬名居民。規劃總建筑面積554.7萬平方米,現已完成開工建筑面積263.2萬平方米,安置4289戶。目前,東村、西村、宮家臺子等三個村已全部改造完畢;曲家臺子基本改造完畢;楊家臺子、劉家臺子、舒家、棲里、廒上、奇章、崗崳等7個村正在推進過程當中;馬家新社區已開工建設;車家正在進行前期規劃設計,計劃10月份開工建設。

      年內,東區舊村改造開工約30萬平方米,竣工安置面積6萬平方米,住宅670套,安置居民500余戶;在建安置面積10.3萬平方米,住宅1108套,計劃于年底實現安置。根據計劃,年底前劉家臺子、楊家臺子、棲里、廒上、舒家五個居委會全部拆遷完畢,車家和舒家各自新開工10萬平方米,年底前完成樁基工程。計劃到2015年底,所有村莊民房全部拆除完畢,到2017年底,所有居民基本安置到位,舊村改造工作全部完成。

      與東區舊村改造同步,西區安置小區建設亦是熱火朝天。西區共規劃建設安置小區16個、660余萬平方米。2004年以來,管委累計投入資金17億元,開工建設安置小區7個,竣工87萬平方米,安置居民5300戶。今年以來,已累計完成投資5.26億元,實施在建項目6個,80萬平方米,分別是福康小區二期、三期工程,海韻小區五期、六期工程,海晟花苑三期工程、季翔花苑二期工程。按目前工程進度,年底可竣工29萬平方米、建成住宅2600套。

      今年,西區安置小區計劃新開工項目3個、64萬平方米,分別是福康小區四期工程,年內完成主體工程量的10%,2015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B-14小區、B-15小區,年內完成基礎墊層施工,計劃2015年底前竣工交付使用。

      據該區住建局負責人介紹,在安置小區建設過程中,開發區區對每一個在建工程、每個辦事環節,都嚴格按照時間計劃安排,并嚴把工程質量關,嚴格限定材料設備的檔次、標準以及供貨廠家的資格和信譽,安置小區的工程質量得到大幅提升。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安置小區建設上,開發區積極探索運用代建、BT、合作開發等市場化手段,引進實力強、信譽好的大型企業參與開發建設,最大限度地緩解財政資金壓力。7月3日,國內地產龍頭企業———萬科集團與管委簽訂了《北于家項目合作框架協議》。

      隨著全區舊村改造、安置小區建設的推進,其所帶來的變化不僅僅是農民從平房搬進了樓房,更重要的是農民的生活方式和創業手段也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全區數萬村民在舊村改造、安置小區建設中,轉產從事二三產業,轉型為“小老板”、“莊主”、“房東”等多種角色。據區相關部門測算,僅為大項目提供配套服務一項,就可以創造出1.3萬個就業崗位,安置村民戶均年收入達到4萬余元。

    最新推薦

  • 日韩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