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對建筑行業提出了轉型發展的新要求,建筑業的轉型升級,必然帶來行業的利益格局和生產方式的大變革。而在這個大變革時期,新型建筑工業化作為轉型方向之一已經越來越明朗,將成為行業實現“蝶變”的大機遇。如何抓住這個大機遇,這是需要全行業認真思考的問題。為此,筆者采訪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建筑技術處處長葉明。葉明處長是建筑工業化領域的權威專家,他對我國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深刻認識、對建筑業轉型的熱切期盼以及為行業發展不斷奔走的熱情,在向我們展示他為行業的不斷奉獻的同時,也讓大家看到了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新曙光。
建筑工業化進入發展機遇期
葉明處長說,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建筑業人口紅利的淡出,我國新型建筑工業化已經進入了發展的“機遇期”。他說,建筑工業化并不是新問題,早在上世紀50年代國家就開始推行建筑工業化,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度停滯下來,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推行住宅產業化,但發展也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從客觀上講,是那個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還沒有產生孕育建筑工業化的土壤,主要是人力成本低,勞動力市場充裕,缺乏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市場需求。而從主觀上看,一是對建筑工業化的理解和認識不到位,目的性不強,為工業而工業化、為產業化而產業化,帶有主觀發展的盲目性;二是對產業化的主體認識不清,過度依賴房地產企業,沒能正確引導和調動建筑業在建筑工業化發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近年來,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形勢非常好,無論是國家相關部門還是地方政府,都對建筑工業化給予了重視,一批大型建筑企業開始從轉型升級中尋求建筑工業化的發展,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而更為重要的是,目前我國新型建筑工業化的發展誘因大部分來自于市場和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需求。
他說,未來,新型建筑工業化的發展一定要注意3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遵循市場規律,不能盲目地用行政化手段推進。要讓工業化的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在實踐中逐步發展成熟,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急功近利,這才是健康發展之道。二是要科學管理,從房屋建造的全過程、全系統的角度整體推進、協調發展。要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重點推進工程總承包模式,通過整合優化產業資源來實現整體效益的最大化。尤其在建筑工業化發展的初期,社會化程度不高、專業化分工尚未形成的前提下,只有按照這種模式,才能把整個產業化技術和管理模式固化下來。三是要以技術創新為先導,研究和建立企業自主的技術體系和建造工法,這是企業的靈魂與核心競爭力,未來誰掌握了技術和工法誰就掌握了市場,誰就能在新一輪變革中掌握先機、贏得主動。
葉明處長說,近期社會上對“產業化”的稱謂產生了一些爭議,這是可以理解的,也反映了社會上對這項工作的關注度。他說,在眾多的稱謂中,住宅產業現代化、新型建筑工業化和建筑產業現代化這3個名稱是從不同角度提出來的,住宅產業現代化主要是從房地產業的角度,以住宅建設為重點提出的;新型建筑工業化是從建筑業的生產方式變革的角度而言的,“新型”二字主要是與我國以前的建筑工業化相區別,著重強調信息化與建筑工業化的深度融合;而建筑產業現代化則更具有包容性,是社會化大生產的概念,是以住宅建設為重點、以建筑工業化為途徑,從而推動住房城鄉建設全面、協調發展的總目標。促進建筑產業現代化離不開建筑工業化,只有達到建筑工業化才能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葉明處長表示,對建筑業來說,用新型建筑工業化這個概念可能更有針對性,更有利于現階段具體工作的開展。
企業如何向新型建筑工業化方向轉型
葉明處長說,建筑企業向新型建筑工業化方向轉型,必須從兩方面做好準備,一是要掌握工業化的建造技術,這是轉型成功的靈魂。如果企業不掌握工業化建造技術,轉型升級無異于緣木求魚。二是在向新型建筑工業化方向轉型時一定要從傳統的管理模式中走出來,摒棄現有的“以包帶管”模式,要以工程總承包為龍頭,實行一體化、專業化、現代化管理模式。這兩方面缺一不可,在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過程中,只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就能夠抓住工作重點,堅持下去,就能夠實現發展的目標。
對于具有不同資質的建筑企業,其轉型方向也應該不同。對于只有施工資質的企業來說,可以向專業化施工方向轉型,從項目管理公司向工程公司轉型,突出專業化施工能力,形成專業化的施工隊伍。
另外,葉明處長稱,以往的實踐表明,建筑企業在向新型建筑工業化方向轉型時一定要擺脫對傳統路徑的依賴,要采取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方式。從目前已成功轉型的企業來看,前期企業內部對傳統路徑的依賴非常強,在技術、利益、觀念、體制等各方面都頑固地存在著保守性和依賴性,傳統的利益格局難以打破,而要取得成功,既要維持好原有的生產經營格局,又必須擺脫對原有體制機制的依賴,也只有另起爐灶,輕裝上陣,即單獨成立一個運營主體,形成獨立運營模式,使企業的建筑工業化發展首先通過該主體的實踐得以實現。當該主體的建造技術、管理模式成熟后,再反過來帶動整個企業集團的轉型發展。
而對于目前“工業化成本偏高”的說法,葉明處長剖析說,采用工業化建造方式進行生產的初期,建造成本比傳統方式有所提高是正常的現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企業還沒有完全掌握相關技術,沒有成熟的專業化隊伍和熟練的技術工人,沒有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運營模式,只要企業做好了這些準備,成本自然會降下來,完全可以和傳統建造方式的成本比拼,整體質量、效益也一定會實現最大化。
企業支撐和基礎性技術是建筑工業化推行的關鍵
葉明處長強調,培育龍頭企業和研究完善基礎性技術、標準是推行建筑工業化的關鍵,這是行業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在做的重點工作。近一個階段,中心的工作重點主要圍繞:
一是通過建立國家產業化基地來培養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目前,中心已在全國建立了3個試點城市、39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這些基地在產業化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示范作用,沈陽市、深圳市、濟南市、合肥市和中建國際、中南建設、遠大住工、黑龍江宇輝、山東萬斯達等企業已經走在行業的前列,成為了新時期建筑工業化發展的領軍企業。
二是開展基礎性技術、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目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正在報批階段,預計今年5月前將出臺。該標準出臺后將為企業進入工業化提供技術支撐。另外,中心也在積極主編《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該標準主要是從工業化生產方式角度來界定工業化建筑的內涵,具有方向性和導向性,預計今年年底完成。該標準將為各地政策的制定和對工業化程度的評價提供依據和準則。
三是開展建筑工業化標準體系與實施機制的研究。葉明處長說,該研究課題主要從工業化技術體系入手,對過去的標準和目前缺失的標準進行梳理、完善,建立一個專題性的標準體系。同時中心也在對建筑工業化標準的實施機制開展相關研究。葉明處長舉例說,建筑工業化的設計和傳統的設計不同,設計的審圖制度、圖紙表達都發生了變化,設計工作要移位到工廠和工地;工程監理則要移位到工廠去,這是和傳統方式最大的不同,各環節的責任主體范圍都發生了變化,這些都需要研究,只有弄清楚這些,行業才能健康有序發展。
葉明處長坦言,盡管新型建筑工業化現階段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已成為行業認同的發展趨勢,但我國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目前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研究解決。正是他的認真、執著,讓我們在行業轉型的十字路口看到了曙光,正是他用他的不斷努力,讓這個時代機遇變得越來越清晰。(中國建設報)
建筑工業化進入發展機遇期
葉明處長說,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建筑業人口紅利的淡出,我國新型建筑工業化已經進入了發展的“機遇期”。他說,建筑工業化并不是新問題,早在上世紀50年代國家就開始推行建筑工業化,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度停滯下來,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推行住宅產業化,但發展也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從客觀上講,是那個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還沒有產生孕育建筑工業化的土壤,主要是人力成本低,勞動力市場充裕,缺乏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市場需求。而從主觀上看,一是對建筑工業化的理解和認識不到位,目的性不強,為工業而工業化、為產業化而產業化,帶有主觀發展的盲目性;二是對產業化的主體認識不清,過度依賴房地產企業,沒能正確引導和調動建筑業在建筑工業化發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近年來,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形勢非常好,無論是國家相關部門還是地方政府,都對建筑工業化給予了重視,一批大型建筑企業開始從轉型升級中尋求建筑工業化的發展,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而更為重要的是,目前我國新型建筑工業化的發展誘因大部分來自于市場和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需求。
他說,未來,新型建筑工業化的發展一定要注意3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遵循市場規律,不能盲目地用行政化手段推進。要讓工業化的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在實踐中逐步發展成熟,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急功近利,這才是健康發展之道。二是要科學管理,從房屋建造的全過程、全系統的角度整體推進、協調發展。要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重點推進工程總承包模式,通過整合優化產業資源來實現整體效益的最大化。尤其在建筑工業化發展的初期,社會化程度不高、專業化分工尚未形成的前提下,只有按照這種模式,才能把整個產業化技術和管理模式固化下來。三是要以技術創新為先導,研究和建立企業自主的技術體系和建造工法,這是企業的靈魂與核心競爭力,未來誰掌握了技術和工法誰就掌握了市場,誰就能在新一輪變革中掌握先機、贏得主動。
葉明處長說,近期社會上對“產業化”的稱謂產生了一些爭議,這是可以理解的,也反映了社會上對這項工作的關注度。他說,在眾多的稱謂中,住宅產業現代化、新型建筑工業化和建筑產業現代化這3個名稱是從不同角度提出來的,住宅產業現代化主要是從房地產業的角度,以住宅建設為重點提出的;新型建筑工業化是從建筑業的生產方式變革的角度而言的,“新型”二字主要是與我國以前的建筑工業化相區別,著重強調信息化與建筑工業化的深度融合;而建筑產業現代化則更具有包容性,是社會化大生產的概念,是以住宅建設為重點、以建筑工業化為途徑,從而推動住房城鄉建設全面、協調發展的總目標。促進建筑產業現代化離不開建筑工業化,只有達到建筑工業化才能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葉明處長表示,對建筑業來說,用新型建筑工業化這個概念可能更有針對性,更有利于現階段具體工作的開展。
企業如何向新型建筑工業化方向轉型
葉明處長說,建筑企業向新型建筑工業化方向轉型,必須從兩方面做好準備,一是要掌握工業化的建造技術,這是轉型成功的靈魂。如果企業不掌握工業化建造技術,轉型升級無異于緣木求魚。二是在向新型建筑工業化方向轉型時一定要從傳統的管理模式中走出來,摒棄現有的“以包帶管”模式,要以工程總承包為龍頭,實行一體化、專業化、現代化管理模式。這兩方面缺一不可,在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過程中,只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就能夠抓住工作重點,堅持下去,就能夠實現發展的目標。
對于具有不同資質的建筑企業,其轉型方向也應該不同。對于只有施工資質的企業來說,可以向專業化施工方向轉型,從項目管理公司向工程公司轉型,突出專業化施工能力,形成專業化的施工隊伍。
另外,葉明處長稱,以往的實踐表明,建筑企業在向新型建筑工業化方向轉型時一定要擺脫對傳統路徑的依賴,要采取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方式。從目前已成功轉型的企業來看,前期企業內部對傳統路徑的依賴非常強,在技術、利益、觀念、體制等各方面都頑固地存在著保守性和依賴性,傳統的利益格局難以打破,而要取得成功,既要維持好原有的生產經營格局,又必須擺脫對原有體制機制的依賴,也只有另起爐灶,輕裝上陣,即單獨成立一個運營主體,形成獨立運營模式,使企業的建筑工業化發展首先通過該主體的實踐得以實現。當該主體的建造技術、管理模式成熟后,再反過來帶動整個企業集團的轉型發展。
而對于目前“工業化成本偏高”的說法,葉明處長剖析說,采用工業化建造方式進行生產的初期,建造成本比傳統方式有所提高是正常的現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企業還沒有完全掌握相關技術,沒有成熟的專業化隊伍和熟練的技術工人,沒有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運營模式,只要企業做好了這些準備,成本自然會降下來,完全可以和傳統建造方式的成本比拼,整體質量、效益也一定會實現最大化。
企業支撐和基礎性技術是建筑工業化推行的關鍵
葉明處長強調,培育龍頭企業和研究完善基礎性技術、標準是推行建筑工業化的關鍵,這是行業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在做的重點工作。近一個階段,中心的工作重點主要圍繞:
一是通過建立國家產業化基地來培養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目前,中心已在全國建立了3個試點城市、39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這些基地在產業化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示范作用,沈陽市、深圳市、濟南市、合肥市和中建國際、中南建設、遠大住工、黑龍江宇輝、山東萬斯達等企業已經走在行業的前列,成為了新時期建筑工業化發展的領軍企業。
二是開展基礎性技術、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目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正在報批階段,預計今年5月前將出臺。該標準出臺后將為企業進入工業化提供技術支撐。另外,中心也在積極主編《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該標準主要是從工業化生產方式角度來界定工業化建筑的內涵,具有方向性和導向性,預計今年年底完成。該標準將為各地政策的制定和對工業化程度的評價提供依據和準則。
三是開展建筑工業化標準體系與實施機制的研究。葉明處長說,該研究課題主要從工業化技術體系入手,對過去的標準和目前缺失的標準進行梳理、完善,建立一個專題性的標準體系。同時中心也在對建筑工業化標準的實施機制開展相關研究。葉明處長舉例說,建筑工業化的設計和傳統的設計不同,設計的審圖制度、圖紙表達都發生了變化,設計工作要移位到工廠和工地;工程監理則要移位到工廠去,這是和傳統方式最大的不同,各環節的責任主體范圍都發生了變化,這些都需要研究,只有弄清楚這些,行業才能健康有序發展。
葉明處長坦言,盡管新型建筑工業化現階段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已成為行業認同的發展趨勢,但我國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目前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研究解決。正是他的認真、執著,讓我們在行業轉型的十字路口看到了曙光,正是他用他的不斷努力,讓這個時代機遇變得越來越清晰。(中國建設報)
最新推薦
-
協會會員煙臺鈞隆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龍城壹號項目榮獲“山東省建設工程泰山杯獎”
2022-06-08 -
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 研究部署“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
2022-06-086月7日下午,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全省穩定經濟運行工作視頻會議以及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等系列會議精神,研究聽取各領域“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情況和下步計劃,對迎難走在前、逆勢開新局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牟樹青主持會議并講話,工委副書記、管委副主任劉建民部署全區穩定經濟運行工作。工委管委領導班子成員,各鎮街、直屬各部門、企事業單位、駐區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
我區組織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
2021-11-2411月20日下午,開發區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在業達城市廣場項目隆重舉行,全區建設、施工、監理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總監、項目經理等280余人參加。通過搭建全區的建筑行業學習交流平臺,有效提高各企業負責人、項目管理人員對建筑工地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的意識,推動全區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本次觀摩活動主要分為防護標準化、監管智能化工地建設兩大內容:一是采用定型化鋼板網盤扣外架、模板支撐架、安全通道和樓梯防護,在滿足主體結構施工要求的同時,增強了安全性能,加快了施工速度,提升了架體整體觀感效果,有效減少了安全隱患。二是在原有遠程視頻、揚塵監測、塔機運行監控、起重機械人臉識別等智慧系統的基礎上,試點推廣吊鉤可視化、升降機運行監控、危大工程監測等多種監管系統,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管理手段,做到“自動化減人,機械化換人”,有效推進工程安全監管信息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