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將惠及企業“藍領”
隨著住房保障制度的推進,城區“夾心層”的住房困難凸顯。“有的不符合廉租房租賃條件、又買不起經濟適用房,有的不符合經濟適用房申購條件、又買不起商品房。”煙臺開發區住房保障中心工作人員說,住房“夾心層”主要是城區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煙臺開發區工委、管委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為更快地制定相關政策,目前,煙臺開發區啟動了公共租賃住房需求調查,對城區“夾心層”人群具體情況進行摸底。
煙臺開發區的“夾心層”人群分為兩類:一類是原住的二代居民,大概占總人數的4成;第二類是戶籍遷入后經濟能力不足的居民,占總人數的6成。“前期,我們對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建筑施工企業、工業園區企業的調研中,發現新就業的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大體可分為藍領和白領兩種。藍領是指達不到廉租房條件、又買不起經濟適用房的群體。”據透露,最新的調研情況也鎖定“藍領”人群:人均月收入在1100元~2300元,工作時限短的單身青年,大專以下學歷,從事技術含量較低的勞務工作,他們可能是已婚沒小孩,也可能已婚夫妻同住,還有一種是本地的藍領工人。
此外,公共租賃房不僅能解決“夾心層”的住房問題,如新就業大學生、外來務工人員等,還能解決一些不屬于“夾心層”人群的住房問題,如區內因為保障標準和條件限制形成的“需保未保”的人群,主要包括部分人戶分離的“空掛戶”和曾有住房后因重大變故或因病致貧的住房困難家庭。
經適房與廉租房已率先并軌
據了解,開發區先后出臺了《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的意見》、《經濟適用房貨幣補貼辦法》,將開發區西區已婚無房戶納入貨幣補貼范圍,在全市率先將保障對象擴大到低收入群體,累計發放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房補貼572萬元,近800戶住房困難家庭得到了實惠。“2011年,開發區就率先實行貨幣補償與實物補償相結合、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一體化的保障模式,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開發區住建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那一年,首批3200套經濟適用房和廉租住房破土動工。2012年,西區規劃建設安置小區16個,建筑面積660余萬平方米;東區舊村改造,4個村基本結束,7個村完成40%-80%,3個村啟動建設。通過舊村改造和安置小區建設,開發區已有2萬多失地農民喜遷樓房,生活居住環境大為改善。
與此同時,2012年,開發區對住房保障標準進行了調整,對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兩房”實行并軌。“通過調整,開發區將經適房家庭成員收入上限由原來的18000元提高到18630元,保障范圍進一步擴大。”據介紹,經濟適用房此前的戶籍要求標準由“家庭成員具有2009年以前開發區城市常住戶口三年以上”,調整為只需要滿足三年的戶籍要求,不做時段劃線。
開發區的廉租房補貼同樣有租賃補貼和實物配租兩種方式。住房保障標準調整后,不再區分經濟適用房保障和廉租房保障,兩者申請的條件和標準一致。
年內2000套經適房主體完工
“今年,開發區研究探索公共租賃房保障模式,制定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政策,逐步解決企業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住房問題。”開發區住建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開發區繼續執行“多軌并行”城市住房保障政策,年內2000套經濟適用房主體完工,進一步改善群眾居住條件。
據介紹,在安置小區建設方面,目前B-14小區、B-15小區、J-6小區、C-22小區等建設項目已經開工,A-21小區一期、A-23小區二期、C-7-8區等項目正在進行開工前的準備工作,將按計劃準時開工,爭取完成全年新開工面積90萬平方米以上的目標。舊村改造方面,2013年計劃新開工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目前劉家臺子、楊家臺子、曲家臺子、舒家、棲里5個整村拆遷完畢。目前,已開工建筑面積33.5萬平方米。
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開發區按照“經濟適用、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要求,邀請知名設計單位高起點、高標準實施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通過采取公開招標或設計方案選比等方式,擇優選擇,無論在戶型結構、建筑外觀還是環境配套等方面,都力求精益求精。
最新推薦
-
協會會員煙臺鈞隆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龍城壹號項目榮獲“山東省建設工程泰山杯獎”
2022-06-08 -
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 研究部署“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
2022-06-086月7日下午,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全省穩定經濟運行工作視頻會議以及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等系列會議精神,研究聽取各領域“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情況和下步計劃,對迎難走在前、逆勢開新局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牟樹青主持會議并講話,工委副書記、管委副主任劉建民部署全區穩定經濟運行工作。工委管委領導班子成員,各鎮街、直屬各部門、企事業單位、駐區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
我區組織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
2021-11-2411月20日下午,開發區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在業達城市廣場項目隆重舉行,全區建設、施工、監理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總監、項目經理等280余人參加。通過搭建全區的建筑行業學習交流平臺,有效提高各企業負責人、項目管理人員對建筑工地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的意識,推動全區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本次觀摩活動主要分為防護標準化、監管智能化工地建設兩大內容:一是采用定型化鋼板網盤扣外架、模板支撐架、安全通道和樓梯防護,在滿足主體結構施工要求的同時,增強了安全性能,加快了施工速度,提升了架體整體觀感效果,有效減少了安全隱患。二是在原有遠程視頻、揚塵監測、塔機運行監控、起重機械人臉識別等智慧系統的基礎上,試點推廣吊鉤可視化、升降機運行監控、危大工程監測等多種監管系統,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管理手段,做到“自動化減人,機械化換人”,有效推進工程安全監管信息化、智能化。